股票网平台 21透视|两极分化的不良批转市场:成交规模激增11倍,平均折扣率跌破1折

发布日期:2025-01-24 10:04    点击次数:135

股票网平台 21透视|两极分化的不良批转市场:成交规模激增11倍,平均折扣率跌破1折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并购重组是实现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上交所将在监管部门指导下,持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机制,强化市场沟通与服务股票网平台,推进监管更加公开、透明、可预期,共同营造支持高质量产业并购的良好市场生态。希望证券公司切实承担起“看门人”职责,提升专业能力和执业质量,在满足合规要求的同时加强价值判断,把好并购重组质量关。当前,要把握难得的机遇,与监管部门和上交所同向发力,积极开拓,大胆创新,支持服务上市公司用足用好并购重组政策工具,尽快推动一批标志性、高质量的产业并购案例落地,将创新政策举措转换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实效。

就在这番新要求之前,记者采访时注意到,有地方证监局靠前指导,了解券商业务开展情况和问题困难,收集促进行业发展的针对性建议。目前来看,对于这波行情,从监管到券商基本是全员保障投资者需求。

(原标题:21透视|两极分化的不良批转市场:成交规模激增11倍,平均折扣率跌破1折)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郭聪聪 北京报道

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下称“银登中心”)启动批转处置不良试点已有四年之久,从最新披露的数据来看,不良贷款批转业务呈现出四年连涨的态势,相较于2021年的成交数据,更是暴涨了11倍。

近日,银登中心公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数据,作为不良处置的新窗口,其发布的业务数据也逐渐成为观测不良处置市场动向的风向标,透过波动的不良批转处置市场,可浅窥不良市场的全貌。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纵向梳理了银登中心过去四年的业务数据与市场走势发现,尽管不良贷款批转业务的成交规模呈指数攀升,但背后却隐藏着折扣率与本金回收率不断下行的趋势。2024年第四季度,批量个人业务的平均折扣率仅为7.3%,不足一折,平均本金回收率更是低至4.8%。

多名受访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与资产包的质量相关。在批转市场中,个人批转业务无疑是主力业务板块,随着传统个贷的催收方式遇阻,通过批转实现不良的处置成为了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的选择。为了快速出清不良,一些质量不好的个人资产包就无奈放到了“骨折”出清区,进而拉低了平均的折扣率。

2024年,不良批转业务市场再创新高。全年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额(以下均为未偿本息口径)为2258亿元,同比增长81.05%,交易规模迎来四连涨。将对比坐标轴拉至2021年底,交易规模更是扩大了11倍之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2024年业务成交额最低的一个季度,也超过了2021年全年业务之和。

交易规模再创纪录的背后是市场的供需旺盛。业内资深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这主要出于三大原因:

一是,试点业务机构与账户数量的持续扩容,继续为释放个贷不良市场规模助力。据1月13日,银登中心更新的“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统计表”,已开立账户的机构数(含分支机构)增至999家,涵盖银行、资管公司、消费金融、汽车金融、金融租赁、信托等多种机构类型。此外2022年底,银登中心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对11个省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开闸”。在中小银行跑步进入市场后,也为市场的扩大增速,这一变革也迅速反应到了数据之上,2023年批转市场首次突破千亿规模,同比增长2.4倍,实现了不良批转业务的质变。

二是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陡增,整体不良水池渐深。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4万亿元。业内人士透露,如果将破产重组等潜在不良纳入进来,规模还将进一步提升。同时,一位专业做综合法律服务和不良资产投资处置人士预测,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各个银行坏账率会持续增加,未来催收市场规模还会继续扩大。

第三是传统个贷催收遇阻,更多金融机构选择通过批量转让的方式处置个人贷款的不良。批量个人业务一直以来都是批转市场的主力业务。2024年,批量个人业务成交额为1583.5亿元,占整体市场的70.1%,是单户对公业务及批量对公业务之和的2.3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此前的稿件中就讨论过不良催收行业的变化。在传统个贷催收方式中,法律催收、电话催收等方式收紧,更多的金融机构选择通过批量转让的方式处置个贷不良,尤其是对涉及户数多、欠款额度小、资产担保少的个人消费贷款。在银登中心披露的数据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在2024年批量个人业务资产类型中,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规模就达877.7亿元,占总体业务规模的38.9%。

在持续走高的成交金额背后,是不断压低的折扣率与本金回收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注意到,进入2024年四季度,有多起金融机构正在高额、大批的挂牌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例如,就有消费金融公司在一日内挂出本息总额高达71.72亿元的资产包,与高额资产包相对应的,是0.2折的超低起拍折扣。

这一两级反差现象不是个例,在业务规模节节攀升背后,是平均折扣率与平均本金回收率的不断收缩。

2024年4季度,批量个人业务的平均折扣率为7.3%,不足一折,平均本金回收率更是低至4.8%。将第四季度放入纵向数据对比中,就会发现,批量个人业务的平均折扣率与平均本金回收率正在一路走低。

在批转试点设立之初,2021年一季度的个人业务的平均折扣率可以实现32.9%,此后折扣率就开始一路走低,至2022年第二季度已减至9.8%,跌破10%大关。此后,这一比率继续稳步下降,直至2024年第四季度,已降至7.3%,与最初数据相比,降幅高达77.8%。

平均本金回收率的走势亦是如此。2021年一季度本金回收率可达18.1%,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比率也步入了下行通道,至2024年第四季度,已显著下降至4.8%,降幅达到了73.5%。

业内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折扣率与回收率的双双走低的现象,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在试点项目启动初期,仅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具备开户资质,彼时出让的资产包中,单户对公业务占据较大比例。这类资产包中往往具有资产担保,借款人还款能力较强,整体资产质量相对优良。

随着金融机构逐渐倾向于通过批量转让业务来处理不良资产,个人业务的坏账包数量开始显著上升,这无疑对折扣率与本金回收率构成了双重压力,导致其双双走低。此外,折扣率与本金回收率还深受逾期时间的影响。那些此前多次未能成功出让的资产包股票网平台,往往会再次被推上拍卖台,而拍卖折扣也会随之进一步降低。